
根據對象的年齡、特質和需要,我們探討人生、死亡、生命價值和人生意義等不同課題。
一站式生死服務中心:喪葬殯儀、生前規劃、在家離世及生死教育
我們的特點
創新:有別於坊間傳統的說教式生死教育活動,追求活動不落俗套、內容深刻。
獨特:根據「意義感」四支柱設計項目,旨在對治生活的虛無感、無意義感。
心靈:著重帶心靈反省,讓參與者重新發現彌足珍貴的價值和關係。
體驗:重視活動體驗,務求創造深刻而難忘的經歷。
度身設計生死教育項目

向死而生-模擬臨終體驗
關鍵詞:大型體驗、模擬訓棺、墓誌銘、人生種種、從死看生、寂靜內省
內容簡介
通過模擬臨終體驗,參加者會來到寧靜的禮堂,坐於電⼦燭光旁邊閱讀文本。此時回憶⼈⽣種種,珍⽽重之的親友和對他們的⼼底話,並構思⾃⼰的遺書和墓誌銘與身旁的人分享。在躺棺環節中,參加者將會聽著輕柔⾳樂作深度內省,藉此加深個⼈的⽣死啟悟。
對象:青少年至職青、照顧者、社工、輔導員及教育工作者、企業及或機構成員
時長:1.5 小時
形式:大型活動
人生告白-遺書導讀工作坊
關鍵詞:遺書導讀、人生告白、家庭關係、愛與遺憾、自我瞭解
內容簡介
通過導讀他人的書信,包括遺書或人生告白書,我們會從不同社會人物了解他們的生死態度、價值觀以及珍而重之的關係。包括父母、愛人、朋友,兄弟姊妹等;從中獲得啟發、反思自己的人生經歷。導師將帶領參加者在小組分享感受,藉此加深個人對生命和人生的啟悟。
對象:青少年至職青、照顧者、社工、輔導員及教育工作者、企業及或機構成員
形式:小組


禮儀師的一天
關鍵詞:工作意義、孝道尊重、人生體驗、紀實故事、生命價值
內容簡介
2008年日本電影《禮儀師之奏鳴曲》成功令大眾關注殯儀行業最令人動容、意義非凡的部分。本活動由九十後現職禮儀師主持,內容可包括生命故事、行業資訊、生死教育等;改善坊間對殯儀業的負面印象,並鼓勵對象尋找人生方向和重要價值,感恩生命中受到的恩澤。
對象:青少年至職青、教師、社工、輔導員及相關教育工作者
時長:1 小時
形式:小組
在家離世的生死教育
關鍵詞:在家離世、在家安寧、善終、好死、殯儀
內容簡介
五福臨⾨的最後⼀福,就是──善終。談起善終,很少⼈知道⾃然離世還有「在家」這個選項。本活動將會從法、理、情的角度切入講解「在家離世」如何可⾏,並且說明⼀般會⾯對甚麼困難,以及由經驗豐富的禮儀師介紹「在家離世」的葬儀須知。
對象:照顧者、長者、教育工作者、企業及機構成員
時長:1 小時
形式:小組
在家離世的生死教育/撰文:陳培興



⼈⽣畢業禮前夕-後事資訊及安排
關鍵詞:殯儀策劃、喪禮設計、生前規劃、殯儀資訊鍵詞、紀實故事
內容簡介
每個⼈都必然地會迎接⼈⽣最後的畢業禮。本活動會讓參加者及早策劃⾃⼰的喪禮和後事安排,解釋各種選擇和考量,同時讓參加者及時向身邊⼈表達意願,及早預備、妥善安排。
對象:青年、長者、照顧者、社工
時長:1 小時
形式:小組
寵物離世的生死教育
關鍵詞:同情同理、延續意義、寵物故事、學習死亡
內容簡介
寵物如同我們的親⼈朋友,送牠們離開的前後,我們的內⼼也經過過很多掙扎。通過真⼈故事的分享,我們會與參加者分享感受、引導他們善待動物,並培養形惜⽣命價值的 觀念和態度。
對象:青少年至職青、曾有動物同伴的人
時長:1 小時
形式:講座




人生意義四支柱
關鍵詞:生活例子、研究成果、意義感
內容簡介
青年總有被虛無感籠罩的時候,希望人生能過得更有意義。針對這個需要,我們會引用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研究,配以生活化而深刻的例子說明影響「意義感」的事實因素,包括:歸屬、使命、人生敘事、超越—這四個支柱,從中把握建設意義支柱的方向,提升生活意義感。
對象:社工、教育同工、企業及或機構成員
時長:1 小時
形式:理論培訓